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软件升级6.0简介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会员专区 绿建条文 绿建清单 视频列表 下载中心 绿建产品 绿建学院 绿建服务 购买指南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观点

黄汇:节能技术不能因地制宜成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主因

时间:2013-08-04 10:13:21   作者:www.gbwindows.cn   来源:中国建材网   阅读:1538  
内容摘要:盛夏来临,建筑节能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然而,各种名目繁多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其中一些不仅不能降低建筑能耗,而且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能源过度浪费。在黄汇看来,节能技术不能因地制宜地相互取长补短,是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要做到建筑节能,聘据不同需求,将节能技术...

盛夏来临,建筑节能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然而,各种名目繁多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其中一些不仅不能降低建筑能耗,而且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能源过度浪费。在黄汇看来,节能技术不能因地制宜地相互取长补短,是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要做到建筑节能,应根据不同需求,将节能技术加以整合与综合利用,避免“木桶效应”的出现。

夏至节气到来,建筑节能的话题随着酷热将至再度升温。“目前,对节能新技术的孜孜追求并没有带给人们意想之中的好效果。”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学生、北京p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黄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建筑节能应把各种学科、能力和需求整合到一起,不能只顾一头,防止出现“木桶效应”。

节能技术不等于节能效果

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称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有研究显示,“三分天下有其一”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o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建筑能耗在社会能耗中占的比例大得惊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建筑耗能正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人们对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升,呈现出急剧上扬的趋势。

正是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建筑节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名目繁多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设备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些开发商也纷纷打出“低碳节能”的招牌,吸引消费r的目光。“许数人认为,节能技术用得越多,建筑节能的效果越好。其实不然。”黄汇说。

据媒体报道,北京某栋由外国节能专家设计的住宅楼,为了提高空调能效和舒适性,采用了集中空调方案和众多空调技能新技术,包括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埋管辐射空调技术、置换通风技术等,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然而,能耗的调查结果却显示:该楼的夏季空调能耗比普通非节能住宅楼高14倍。

黄汇认为,我国建筑能耗连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建筑节能的“木桶效应”,节能技术和设备并不能完s实现理想化的节能效果。只要有短板的存在,节能效果就将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警惕外窗“黑洞”

黄汇以建筑外窗为例,说明建筑节能须从重视整体效果开始。由于门窗在建筑能耗上所占的比重较大,人们将门窗节能新技术视为建筑节能的重点,着眼于“热”和 “冷”的问题,对体形系数和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格外关注。外窗框随着密闭性的要求提高,尺寸也在逐渐加大。窗户的玻璃,从一层到二层,进而增加到了三层,玻璃也从净片玻璃改成了LOW-E。外窗的价格见涨,节能效果和隔音性能大幅度提升,但窗的最主要功能——采光却受到了冷落。

科学研究显示,外窗的透光率应达75%以上,室内白天才可以不开灯。但为了节能,很多建筑的外窗都换成了塑钢窗、断桥铝窗,窗框料、扇料的;面以下就增加了 8-10倍,而且还采用双层玻璃、三层玻璃、贴膜、变色等新技术。经测试,即使现在常用的阻断式铝合金窗和塑钢窗安装的是普通玻璃,透光率也只有40%,白天也需要开灯。

黄汇指出,由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是必须执行的国家标准,所以节能建筑为达到采光标准而白天开灯所消耗的电量,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字。“在我国的电源结构中,火电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人们用的电大多来自:电厂。火电属于非清洁能源,生产火电对环境污染最大,治理工作最重。可见,不科学的外窗改进节约了热能却浪费了电能,可谓得不偿失。”她说。

然而,沦为“黑洞”的外窗带来的却不仅仅是顾此失彼的缺憾。长期从事校舍设计,黄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告诉记者:“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建筑由于外窗节能导致自然采光不够,必须长期开灯。不伤眼睛的白炽灯因不节能而退市,而目前市场上的多w节能灯在工作时都伴有人眼不能察觉到的高频率闪烁,长时间在这种光源下学习和工作,易导致视疲劳,引发近视,特别是对正处于眼部发育期的孩子们影响最大,很多学生因此戴上了眼镜。”

因地制宜加以整合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贴标签”活动。不同建筑物的外部x候条件、室内环境参数要求、使用模式等因素均可能有较大差异,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也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她认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节能方案。国外的新技术不一定适用于国内,适合北方地区的节能技术不一定适合南方,使用节能技术要因地制宜。

196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黄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因设计建造国内首个绿色生态小区——北潞春而名声大噪。那个时候,还没有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可供参考和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之所以甘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尽力打造最环保的建筑。黄汇成功了。按照她设计建设的北潞春小区实现了节水、节电、保温以及垃圾和污水的零排放,而且没有采取复的工艺。

许多人以为这是全国第一个绿色生态小区,工艺应该很复杂,实际却很简洁。屋顶借鉴了当地云居寺的坡屋顶风格。屋顶和部分铺地使用当地山区的天然石材,既美观漂亮,又具地方特色。这样建设的房屋是节能的,室内冬暖夏凉,舒适宜居。

黄汇表示:“节能问题可以通过规范和标准来解决,但规范和标准一定要具备一体化整合的思想。我们对能源的节约和利用应有一个综合系统的思路,用科学的头脑,平衡利弊,加以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规定和新技术的堆砌。”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标签:北京市  建筑设计  建筑节能  梁思成  研究院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绿建资讯网会员群 绿建之窗

绿建集成网:www.gbwindows.net


185 0112 6985(同微信

LEED AP WELL AP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88今日访问人数1,248今日访问量3,819昨日访问人数2,024昨日访问量6,179本月访问量166,324总访问量2,221,607 51LA统计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