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软件升级6.0简介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会员专区 绿建条文 绿建清单 视频列表 下载中心 绿建产品 绿建学院 绿建服务 购买指南

公共建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案例 > 公共建筑

【苏州】国际财富广场(二星级)

时间:2013-08-23 12:42: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能源世界   阅读:4375  
内容摘要:项目名称:【苏州】国际财富广场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二星级一、工程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住宅√公建2、项目进度安排项目审批时间:2010年5月1日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5月1日完成施工图审查:2012年4月15日(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5月10日(计划)竣工时间:201...

项目名称:【苏州】国际财富广场

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二星级

【苏州】国际财富广场(二星级)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建筑类型 □住宅 √公建

2、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审批时间: 2010年 5 月 1 日

项目立项时间: 2010年 5 月 1 日

完成施工图审查: 2012年 4 月 15 日

(计划)开工时间:2011 年 5 月 10 日

(计划)竣工时间: 2015年 12 月 12 日

增量成本情况(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196473.82

为实现绿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资成本(元):4620500

绿色建筑可节约的运行费用(元/年): 155000 (电)+36000(水)=191000

2、工程概况(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1.工程性质:新建建筑;

2.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约20亿;

3.用地面积:用地面积13051平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

4.结构形式:本项目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5.开发与建设周期: 2011年5月—2015年12月;

6.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本项目注重超高层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侧重于合理性与经济性。项目合理采用相关绿色生态节能技术,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指标要求。根据项目自身特点,重点采用增强客户舒适性的技术,侧重于节能与能源利用以及室内环境质量两方面,融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体系、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照明、雨水回用、节水喷灌、灵活隔断、冰蓄冷、排风热回收、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绿色生态技术为一体,结合基地的环境特点和规划的要桑将办公、文化娱乐、商业等各种功能进行综合,节约土地和城市资源。

三、评价内容简介

1.节地与室外环境

(选址、用地指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室外环境(声、光、热)、出入口与公共交通、景观绿化、透水地面、旧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等)

(1)选址:

本项目位于江苏南部的苏州工业园区星原街东、苏华路南。

项目属于净地开发,根据现场调查,不存在遗留环境问题。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f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出入口与公共交通:

交通流线组织便捷、人车分流设计;出入口到达公p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公交站点1个,公交线路6条。

(3)室外环境(p、光、热):

本项目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的要求;幕墙反射比设计参数(要求满足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反射比不大于0.3,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景观绿化:

本项目选用本土绿化物种,并采用包含乔、灌木、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

(5)旧建筑利用:

项目所在地为净地开发,且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6)地下空间利用: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停车场、员工餐厅、设备用房等。地下建筑面积38610.64m2,建筑占地面积6464.14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5.97:1。

(7)透水地面

项目中室外地面面积6586.86平方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230平方米,由地库顶板以外绿化面积,地库顶板以上绿化面积两部分组成,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3.49%。

2.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能设备和系统、节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1)建筑节能设计:

通过权衡计算,本建筑满足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规定要求。本项目外墙采用90mm矿棉、岩棉、玻璃棉板,外窗采用隔热型金属窗框,屋面采用120mm泡沫玻璃保温板和30mm泡沫混凝土。

(2)高效能设备和系统: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4.5、5.4.8及5.4.9条规定。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6、5.3.27条的规定。

(3)节能高效照明:

光源主要采用高光效荧光灯、节能灯、LED灯。照明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进行设计。地下车库和公共场所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模块集中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方式。办公室及各功能房间采用多列平开关控制。

(4)分项计量:

本工程按空调、动力、照明做分项计量。

(5)冰蓄冷计算

本项目采用效率较高且运行费用低的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本系统采用3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1200RT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冰工况制冷量约为800RT。配一台基载主机,制冷量为400RT。夜间24:00-次日8:00电力低谷期内主机在制冰工况下运行制冰,制取的冷量储存在储冰装置中,蓄冰装置采用不完全冻结式纳米导热复合盘管蓄冰盘管。

本工程的冰蓄冷系统按主机优先模式设计,在年空调的大部分使用时间内结合电价政策按优化控制或全融冰供冷模式运行。

(6)排风热回收技术

本项目对排风进行热回收,新风经过显热热回收装置时仅有温度的变化,没有含湿量变化,其热回收为显热回收,热回收效率为60%。

项目机组采用热管热回收系统与不采用热管热回收系统相比,每年夏季可以节约运行耗电为68738.80Kwh,冬季可以节约蒸汽5481t。本项目年节约运行耗电量为68738度,冬季节省蒸汽气5481t,投资回收期约为 1年。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化节水灌溉、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等情况)

(1)⑾低彻婊设计: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节水喷灌。

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等的规定。

(2)节水措施:

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详CJ164-2002),具有手动启闭和控制出水口流量功能,坐便器采用6升以下的冲洗水箱,节水率不低于8%。

(3)非传统水源利用:

项目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收集屋面、绿化、地面雨水,处理后用于绿化浇洒、道路冲洗、车库冲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1.29%。

(4)绿化节水灌溉:

景观灌溉采用喷灌的节水灌溉形式。管线走位具体结合管线综合图,随场地给水市政管线布置。

(5)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

本项目通过增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来增加雨水入渗。地库顶板设置雨水排水设施收集雨水,p管道汇入雨水系统。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设计、预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循环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况)

(1)建筑结构体系牟纳杓疲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装饰性构件比例未超过建筑总造价的5‰。

(2)预拌混凝土使用: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3)可循环材料的使用:

本项目可再循环材料包括钢材、钢管、铜、木材、铝合金型材、玻璃,可再循环材料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大于10%。

(4)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高强度钢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度钢。HRB400级(或n上)钢筋作为主筋的比例78.93%。

5.室内环境质量

(日照、采光、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室温控制、可调节外遮阳、通风换气装置等情况)

(1)采光:

进行采光模拟分析,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本项目在裙房4层设置采光天窗,并地下一层夹层车库通过天井引入自然光,可有效改善室内和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2)通悖

本项目建筑东西两侧立面的通风口基本呈对称分布且分布均匀,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通风口开启方式易形成平面射流,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3)围护结构┪赂羧壬杓疲

本项目外墙采用90mm矿棉、岩棉、玻璃棉板,外窗采用隔热型金属窗框,屋面采用120mm泡沫玻璃保温板和30mm泡沫混凝土。

(4)室温控制:

室温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5)通风换肿爸茫

汽车库考虑到通风节能和卫生、健康的要求,在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夹层、地下二层、地下三层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设计CO浓度传感器控制送排风机。

(6)隔声降噪措施: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噪声干扰以及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7)建筑设计无障碍设施:

建筑无障碍设计均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版)中各项要求规定执行。

6.运营管理

(节约资料保护环境的物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应用、建筑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营、维护、保养、物业认证、垃圾分类回收等情况)

(1)智能化系统应用: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2)建筑设备、系统的高效维护、保养: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3)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本项目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对空调1统、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等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及记录。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标签:项目立项  建筑设计  施工图  小数点  苏州  




工程案例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绿建资讯网会员群 绿建之窗

绿建集成网:www.gbwindows.net


185 0112 6985(同微信

LEED AP WELL AP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4289天17时16分30秒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91今日访问人数214今日访问量468昨日访问人数2,024昨日访问量6,179本月访问量162,973总访问量2,218,256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