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南京】超低能耗建筑标杆引领全市绿色建筑发展
时间:2021-12-27 16:19:40 作者:GBWindows 来源: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阅读:1129内容摘要: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是南京创建典范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样板示范、典型引路,注重发挥高星级、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的标杆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为全市超低能耗建筑新标杆的江北新区人才公寓项目日前进入收尾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是南京创建典范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样板示范、典型引路,注重发挥高星级、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的标杆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为全市超低能耗建筑新标杆的江北新区人才公寓项目日前进入收尾阶段,竣工交付后,项目综合节能率将达到75%以上,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亮点一:木结构零碳建筑被动节能、储能
江北顶山街道吉庆路路边11幢人才公寓居住楼鳞次栉比。这是一幢全木装配式建筑,以“能量山”为设计理念,采用木结构+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整栋建筑零能耗及零碳排放。“这座楼首次使用大规模直流电技术,屋顶会发电,能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是国内首个装配式木结构零碳建筑,采用新型木结构体系,因地制宜运用自然通风设计和光伏发电等被动技术,让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减少。屋顶布设数千块深蓝色光伏玻璃,据测算,年可发电26.9万度,完全能满足建筑自身能源需求。夏日光照强烈,多余电力储存起来还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约为5464.8吨,通过可再生能源可实现碳减排6652.8吨,可实现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
亮点二:装配式组合出未来绿色智慧住宅
3号楼是江苏下一代建筑的示范,是江苏省第一栋装配式组合结构的居住建筑。该建筑综合运用了当前国内最高水准的工业化建造技术、绿色健康技术、科技智慧技术、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体化技术等,达到了绿色建筑三星级和健康建筑三星级要求。
该建筑房间内线路较少,各类水电暖管线都集中在楼道中间的核心筒里,从1层直达26层。“核心筒如同树干,地源热泵、供水、供电等设备集中在地下室,如同大树的根。一间间充满智慧和新能源的房间像树的枝叶,房间外的幕墙则像树皮,形成可呼吸的集遮阳、通风、采光、发电于一体的表皮系统。这就是‘智慧树’的理念。”现场负责人表示。
此外,3号楼还尝试了装配式组合结构建造方法,可根据住户需求,将8种基本户型单元模块进行组合。例如三口之家需要130平左右的户型,就可以把两套65平米的单身公寓进行拼接,把原来小户型里拆装组合,形成大户型新的卧室。
亮点三:百分百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
江北新区人才公寓(1号地块)为2018年度住建部、江苏省、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所有建筑百分之百采用预制装配技术,各类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在项目中得到了创新应用。
“住宅部分采用了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装配率不低于60%;未来住宅示范楼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预制装配率不低于80%;社区中心装配率更是达到90%以上。”现场负责人介绍。
除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所有建筑均采用装配式成品内外墙围护系统。同时所有住宅精装修均采用装配式内装技术,精装修率达100%,实现SI建造方式,实现管线与结构相分离,成为全国、全省装配式建筑集成应用示范性、标志性项目。
亮点四:多形式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应用
项目整体还集成应用地源热泵、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体化技术、太阳能热水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50%,3号楼综合节能率达到75%,社区中心实现“自给自足”零碳零能耗。为改善住区生态环境,项目综合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海绵住区,雨水回收、空中花园、垂直绿化技术,控制场地径流总量。其中,项目建筑屋顶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景观水体补水和公共卫生间冲厕,预计年雨水利用量约6000立方米,实现非传统水源回收利用。
此外,项目还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水净化技术、隔音降噪技术、适老化技术,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运用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家居技术,提供家居环境的全可视化监测和智能调控,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高品质居住综合体。
据了解,江北新区人才公寓项目于2018年4月正式开工,现已完成全部装饰、安装和室外工程,正推进竣工验收工作。交付使用后,该公寓将成为当前国内最具前沿性和示范性的居住建筑,让新区人才享受低碳、智慧和绿色的社区生活。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
01-21海绵城市:贯彻“景观+海绵”理念!来看融合自然生态美学的“高颜值”海绵景观》
-
01-20《绿色低碳住宅标准》正式实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个维度22个措施:《零碳城市手册》解读(附全文下载)
-
01-16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
-
11-12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过50%
-
11-10绿·碳·慧 | 一图读懂 |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
-
11-09“负碳”关键技术有哪些?
-
11-04《美丽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过50%
-
11-03黎民绿建:低碳技术创新 缔造绿色建筑未来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