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比绿色建筑更绿的“超低碳”生态建筑悄然兴起
时间:2013-09-04 13:57:51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1176内容摘要:“如果说绿色建筑注重的是气候和外部生物环境反应,那么生态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使建筑成为生态的一部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董锁成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而实际上溯及更高层的理论源泉缴态经济与绿色经济、低碳...“如果说绿色建筑注重的是气候和外部生物环境反应,那么生态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使建筑成为生态的一部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董锁成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道。而实际上溯及更高层的理论源泉,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都是相互连接的,但是使经济发展到与自然更和谐的地步则需要以绿色低碳经济为基础。
“绿色经济较为适合发展中国家,它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而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建筑等概念则是最早被发达国家推貌⑸钊胧导,极具技术含量和科学原理。生态技术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和生态化的有力抓手。”董锁成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谩《据记者查阅资料了解,生态建筑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及,20世纪末,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也开始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共同的可持续愿景是生态化建设的人文道德基础。”
“当然,生态建筑的美观度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也很重要,这里就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董锁成表示,而建筑生态化其实质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而它的“超低碳性”在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理解看来,就是从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与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缺标准缺样板
从建筑的可持续考量,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建设发展的“主路道”。
“但在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董锁成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不顾周边环境的承载能力、不顾生态系统的容纳力,就为了追求”高大美“而盲目进行建筑地产开发的地方城市不在少数,高楼林立,马路宽阔,为了表面的绿化反而增加了资源负担,导致缺水,能耗总量上升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缺乏生态内涵的建筑,不仅达不到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也缺少对区域生态文化的理解。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其规模和节奏都应该符合地方环境特色,在此基础上的建筑群体才能成为当地区域标志性建筑,成为当地生态圈的一员。”
而也有其他专家表示,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就很突出,由于目前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技术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过高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同时,开发商也因前期投入过高利益回收太慢而不愿冒险。“现在生态建筑仅仅在起步阶段,政策需求也很强烈。亟待建立生态建筑的国家标准,对建筑的生态化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约束,尤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一些生态建筑群样板,在重大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提供保障生态建筑的数量,提供更多激励和优惠厥┫缘梅滞庵匾。”董锁成表示。
环保建材为生态建筑添亮点
如果说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为生态建筑拟定了灵魂和血脉的话,那么建筑建材就是其骨架和肌肤了。
“当然是要选用对人体没有伤害、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环保有机建材,如果使用会挥发甲醛、苯等严重致癌的劣质建材,建材不具备设计理念,那么生态建筑只能是失败。”董锁成表示。
“建材选择尽可能多得选用一些被再利用的废弃物,例如被资源化后再利用的粉煤灰,可以作为空心砖进行建筑框架建设。”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环保型建材之外,市面上还出现了智能建筑材料,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可以自动调整自身性能参数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复合材料或材料的复合。现代仿生学能够让材料的湿度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包括混凝土、水泥等以前被认为属于非环保建材的材料,利用仿生学原理之后其环保性也能大为改善。除了调节湿度之外,智能材料还能起到降低电磁辐射、抑菌灭菌、吸附有毒气体、调节室温等作用。此外,部分智能材料本身就是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这又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当然有关专家也提到,新型环保建材的功能必须与生态建筑的整体设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如果单单采用先进的材料却不合理地进行建筑整体设计,或是所采用的建材与建筑本身的设计存在功能抵消的现象,那再好的建材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
-
11-24USGBC启动了Insight-提高性能的建筑项目设计功能!
-
07-16发展低碳经济需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
07-15新型建筑工业化是绿建发展途径
-
07-09浅谈建筑工程中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
07-08中国大陆成全球LEED第二大市场
-
07-02专家炮轰绿色建筑“贵”而不实用
-
07-02南京低碳生态智慧城区建设示范
-
06-30椰城海口:用绿色情怀与你拥抱
-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
04-18聚阳新能源数字化工厂大楼封顶:以数字化应对关税激增,开辟全球竞争新路径
-
01-21海绵城市:贯彻“景观+海绵”理念!来看融合自然生态美学的“高颜值”海绵景观》
-
01-20《绿色低碳住宅标准》正式实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个维度22个措施:《零碳城市手册》解读(附全文下载)
-
01-16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
-
11-12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过50%
-
11-10绿·碳·慧 | 一图读懂 |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
-
11-09“负碳”关键技术有哪些?
-
11-04《美丽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过50%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