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分享
+

以绿色金融建设绿色“一带一路”

2019-08-03    作者:管理员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迅速扩容,已跃升至全球前列。但在制度标准的统一细化,产品种类的创新丰富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如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向全球提供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国智慧”?人民网《金融人民说》栏目邀请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此进行讨论。
绿色债券助力绿色金改试验区扩大融资来源
曾刚: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是推动绿色金改试验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为绿色金改试验区的发展创新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能够帮助其摆脱地方金融的约束。
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需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嘉宾观点:
曾刚:
从长远看,要形成可持续的绿色金融,要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而不是仅靠政策性的资金去支持发展。目前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比较单一,除信贷和债券外,其他融资渠道规模较小,相对欠缺。产品创新对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在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排放权市场等方面还要逐步完善,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
鲁政委:
绿色项目的突出特点就是期限长,收益低,尤其需要长期性的资金。目前绿色基金、绿色保险、排放权交易、环境产权交易等都发展缓慢,需要更多的政策激励,比如为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权重,为绿色融资进行定向降准等。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曾刚:
“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的问题,故而更加需要开展绿色投资。对中国来讲,未来在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一是以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力量,为其他国家地区提供帮助,推广经验,提升水平;二是金融对外开放,通过提供信贷支持,发行绿色债券等帮助其筹集相应资金。三是通过建立绿色金融标准来影响世界。我国绿色债券规模世界领先,由我们制定一些标准,成为绿色债券国际金融中心,是完全有这个条件的。
鲁政委:
通过积累实践和经验,借助中国特色绿色金融工具,我们开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之路,未来向“一带一路”、向全球提供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国智慧”。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来源:行业网站    阅读:340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首页 - 本站业务 - 评价软件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留言本 - WAP手机版 - 本站招聘 - 问题反馈 - 下载中心 - 配套资料 - 广告合作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宝隆大厦1号楼二层D20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32533240  4993067  | 13693161205(北京)| 010-56208639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66今日访问人数1,425今日访问量3,298昨日访问人数1,867昨日访问量5,486本月访问量101,593总访问量2,330,490 51LA统计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