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唱响绿色建筑强音

2013-10-12    作者:任佳

唱响绿色建筑强音
——第二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纪略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3-09-23
唱响绿色建筑强音

9月13日,由能源基金会和青岛市城e建设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吸引了各地的建筑节能专家、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有关人员参加。

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主任莫争春在e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基金会是一家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机构,宗旨是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动未来清洁能源重要组成技术的应用,致力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的推动和发展。近年来,能源基金会从技术、标准、理念方面助力中国建筑节能的研究,搭起了中外之间e一座桥梁。.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带来重要机遇

住房和城乡e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表示,各地都在努力贯彻《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建筑节能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采取适当的经济、行政激励措施,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等。例如,北京市规定从2003年6月1日起,所有新建建筑至少e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的要求。江苏省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推广路线和工作推进机制的要求,同时将目标设定为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吉林省因地制宜地设定了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发展目标。

他认为,目前建筑节能的推动模式为政府主导,即以政府为中心,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如政策规定、经济激励、技术标准、考核评价等)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下一步应当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转变,让老百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推动力。着力点上,要从单体建筑绿色向区域绿色转变;从增量到存量转变;从城市向统筹城乡转变。推进路径上,要从节能向绿色转变;从基础设施向绿色基础设施转变;从常规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目前建筑节能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实施能源战略的路线图不明晰,能效标准偏低,“竞次”现象严重,农村地区被忽略,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广执行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制定我国推广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路线图、研究建筑能耗统计与节能潜力预测方法、研究建筑行业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贡献。明确既有建筑改造节能量的认定标准,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的认证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绿色建筑冉谒、节地、节材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和能力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研究等。

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研究、修订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节能标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院院长徐伟说:“相对建筑节能标准的重要性,基础研究工作仍然薄弱,影响了标准的科学性。与发达国m相比,我国在标准的研究工作上差距较大。国际经验表明,确定科学合理的建筑能耗标准、使建筑能耗基准线清晰、量化建筑节能减排目标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

以国家标准《公共m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为例,当前公建节能标准计算过于复杂,难以真正执行;基于办公建筑给出的指标,应用于其他类型公共建筑缺乏科学性;一些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设备,标准中没有相应的规定。

修订后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初步建立了我国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明确了修订后的标准节能水平,增加了建筑分类,简化了节能的判断方式;增加对超高、超大建筑的特殊审查程序;围护结构权衡的判断明确了供暖、空调系统能源折算的方法;进一步细化了参照建筑的具体规定;新增了给排水、电气、可再生能源利用章节。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取得重要成效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来自德国,是指在建设成本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使建筑物在对外热传导过程中的热损失和通风系统中的热损失最小化,并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p运行过程不消耗或少消耗化石能源,使室内环境达到健康舒适的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项目合作处处长张小玲说:“被动式房屋可以克服城市的热岛效应、全面提升p筑室内环境、大大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

张小玲介绍了被动式房屋在我国的实践,并指出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性能优越的材料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很低。随着被动p房屋的建造,一些对建筑节能起关键作用的产品材料可以逐步在中国得到推广。被动式低能耗房屋的气密需满足N50≤0.6的要求,这样的气密性才能保证被动房屋的能耗指标要求。我国目前粗放型的施工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此外,建筑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被动式房屋建成后还需要有严p的运行管理,才能够保证使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本报记者 任佳

来源:中国建设报    阅读:121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  / 
首页 - 本站业务 - 评价软件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留言本 - WAP手机版 - 本站招聘 - 问题反馈 - 下载中心 - 配套资料 - 广告合作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宝隆大厦1号楼二层D20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32533240  4993067  | 13693161205(北京)| 010-56208639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64今日访问人数1,812今日访问量5,609昨日访问人数1,575昨日访问量5,325本月访问量161,935总访问量2,217,218 51LA统计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