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待解
2013-07-22 作者:田子超
导读:赛迪经智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低碳城市申报指南》显示,低碳技术对经济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全球发达城市已纷纷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就我国现实而言,低碳城市的总体性推进依旧任重道远,目前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赛迪经智在京发布《中国低碳城市申报指南》提出:低碳技术对经济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全球发达城市已纷r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就我国现实而言,低碳城市的总体性推进依旧任重道远,目前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建设低碳城市缺少全面、长期、明确的战略规划。由于低碳城市建设提出时间较短,尚缺乏建设实践经验,容易出现宣传与实施脱节、规划与现实脱节的现象。这种不立足实情、不结合市情的发展方式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劳民伤财,进而导致投入产出失衡。
其次,低碳城市建设基础薄弱,居民低碳意识不强。中国城市向低碳转型,到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结构有待完善、人口基数大、城市膨胀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缺乏有力的支撑基础。
最后,碳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低碳城市发展缺乏关键着力点。国内碳金融体系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有:对碳金融缺乏认识,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碳交易蕴含的巨大价值;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交易规则、操作模式等知之甚少,无法有效识别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作为目前主要交易方式的CDM(“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项目具有开发周期长、风险因素多、收入不确定等特点,使得众多金融机构处于观望状态。
此前,为鼓励低碳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家发改委已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低碳示范省、市、区的相关申报工作。另外,国家除将依托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外,还大力鼓励省级政府和申报城市政府设立支持低碳示范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使得鼓励、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逐年增加。
“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的形势下,率先启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城市在发展竞争中必将占据先机。”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