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零碳天地——因科技而环保的生活空间
时间:2013-08-18 11:37:23 作者:www.gbwindows.cn 来源: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阅读:2172内容摘要:零碳天地——因科技而环保的生活空间“吕元祥”让建筑拥有一颗“绿色”的心导语:零碳天地(ZCB)是香港建造业议会(CIC)与香港政府合作发展的全港首座零碳建筑,已于2013年1月在九龙湾常悦道正式向公众开放。项目旨在向本地及世界建筑领域展示环保建筑的尖端科技及先进设计,并肩负着政府...零碳天地——因科技而环保的生活空间
“吕元祥”让建筑拥有一颗“绿色”的心
导语: 零碳天地(ZCB)是香港建造业议会(CIC)与香港政府合作发展的全港首"零碳建筑,已于2013年1月在九龙湾常悦道正式向公众开放。项目旨在向本地及世界建筑领域展示环保建筑的尖端科技及先进设计,并肩负着政府为提高市民对可持续生活模式认知的期许。为此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集结最顶尖的顾问团队集思广益,积极汲取全球低碳建筑技术经验和"进的环保理念,让零碳天地更臻完美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关键词:零碳建筑 低碳 产能建筑
近年来广为宣传的“低碳”概念已经令人耳熟能详,而“零碳”一词的出现无疑为大众环保理念平添了一份新鲜感。零碳天地作为绿色“零碳建筑”的新里程碑,它很好地诠释了“一方面依靠环保设计将能源消耗减到最少,另一方面利用现场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抵消建筑日常运作所需能源”这样的“零碳”概念。单从概念听上去不过是一套“自自足”的运作模式,然而对零碳天地一知半解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规模如此庞大的它,要达到完全“零碳”,究竟依托了多少世界领先科技的支持,饱含了多少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专业团队的心血。
作为“产能建筑”,零碳天地比普通环保建筑更胜一筹,它透过可再生能源就地发电,不仅抵消了从电网中使用的能源,还可将剩余电力回馈公共电网。通过“吕元祥”的设计整合,零碳天地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主动式系统以及环保机电系统减少耗能,从而能更具成本效益地采用再生能源科技。这些先进的环保建筑技术包括多项首次在港应用的技术,如捕风器、地下预冷管、高流量低转速吊扇、冷梁冷却及除湿设计等。此外,光舶濉⑸物柴油推动之三联供系统和先进的BEPAD系统,也为建筑高度节能起到了高科技保障。
零碳天地之所以成为“零碳建筑”中的一面旗帜,是因为它拥有比科技元素更加核心、比先进系统更加隽永的因素——人们的思想,这来自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多年来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坚持。“吕元祥”培养出来的建筑师们思想前卫、眼光独到,对于城市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把握得恰到好处,将绿色的设计理念巧妙地运用在建筑当中,为零碳天地移植了一棵“绿色”的心脏,令冷冰冰的建筑如获生命。
零碳天地示范了建筑元素及环境的绝妙配合,这些科技无法取代的环保理念体现在建筑物的位置、座向及形态上的巧妙设计,甚至在微气候的研究上,兼顾了附近大自然热能及通风功能。零碳天地独具灵活性的空间设计、较大的结构跨度及间n系统,可因不同需要重新划分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此外,楼体的锥形和长形建筑形态,与邻近建筑物产生协同作用,令大楼的光伏电池板在有效吸收太阳能的同时,又减少了建筑物因过多吸收到太阳能量而导致的空调需求增加,在保持室内温度舒适性的方面上,辅以高n能外墙智慧控制系统,窗户可在密封或通风模式下切换,保证了大楼内部的及时通风。
零碳天地在专注自身环保的同时同样惠及到周边环境,透过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高绿化率,从设计上减轻了邻近的热岛效应,有助于缓冲附近交通造成的环境滋扰,并于夏季有效提高降温效果,为市民提供了遮阳设施和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结语
放眼世界,有着不同的零碳建筑,各界对于零碳建筑也有着不同的定义。此次“吕元祥”通过先进科技、技术和环保理念的完美融合,使零碳天地一举成为全球绿色建筑设施最全面的零碳建筑,为业界在建筑项目中树立了良好典范,有助于推动和鼓励香港建筑界乃至世界建筑领域建造更多零碳及低碳项目,造福社会。由此我们相信,零碳建筑的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今后建筑领域的大趋势。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
-
08-12关于如何加强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深入发展的研究
-
08-08绿色建筑的8个考虑和解决方案
-
06-17沪新版《住宅设计标准》6月实施
-
06-14绿色建筑新标出台,哪些企业受益?
-
06-14一级建筑师考试顺利通过详细心得
-
06-08自然通风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
06-01北京绿建委协会推动绿建创新技术落实
-
05-30专家:绿色建筑应更注重"结果导向"
-
绿建知识
本栏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医院防洪设计与应对措施~
-
12-29绿建技术与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1-27绿色建筑与BIM技术高效整合应用
-
10-08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问题(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浅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浅析
-
03-20我国建筑碳排放现状及碳中和路径探讨
-
03-06【分享】绿色建筑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
-
04-14给排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水专业要点你应该知道!
-
04-01专家视角 | 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