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绿色建筑热背后的冷思考
时间:2013-08-20 11:07:33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绿建之窗 阅读:1601内容摘要:绿色建筑热背后的冷思考2012年4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绿色建筑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2年4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评论认为该文件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由“启蒙”时代向“快速发展”时代转变,由此绿色建筑热又被推向了一个高潮,然而大热的背后却有很多值得深思之处。
绿色标准应贯穿建筑的的整个生命周期 :
什么才叫绿色建筑?怎样做才真正实现了绿色建筑存在的真谛呢?这是必须要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此,台湾成功大学林先德教授认为绿色建筑理念和要求应该贯穿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实践了绿色建筑存在的价值。
建筑的生命周期就是建筑物由出生到灭亡的时间。绿色建筑的LCA就是由建材生产、营建运输到建筑物拆解、废弃物处理等过程的环境冲击评估,亦即从建筑物的“摇篮到坟场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环境影响评估。
但大陆目前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普通公众,对于绿色建筑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建材部品是否达到了节能标准,以为只要构成一幢建筑的所有建材部品都是节能达标的产品,这个建筑就是绿色建筑了,甚至还有人认为绿化面积大就是绿色建筑。但实际上,在其他环节,例如产品运输环节都会产生能耗和碳排放。台湾成功大学林先德教授通过试验,获得了一组数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在其他环节注重节能的重要。
各地低碳建材与建筑都必须有明确标识制度
自2006年建筑部批准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至今,福建、陕西等多个省市也已先后出台了地方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而各地的标准则基本脱胎于国标,当然不同省区也或多或少兼顾了各地的具体情况,但仍远远不够。
中国地域广袤,各地情况各异,而实验证明不同地区能源的CO2的排放率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会非常大。可见,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应更加注重细节,制定更加全面的标准,每个地方-应该有完善的资料库,以及明确的计算标准。
绿色建筑不应为了绿色而绿色
绿色建筑不应该只是一个概念,一个销售的噱头,更不能单纯为了换取补贴,而为了绿色而绿色。有些开发商大张旗鼓的开建绿色建筑,动用一堆高、新、尖的技术,同时用料都是选最好的用。但l终的结果是这些建筑不仅不节能环保,甚至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无论是哪一方,都必须弄清楚绿色建筑的本质应该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适宜最节能的生活环境,否则就会出现弄巧成拙,甚至南辕北辙的事情。
因此,我们应该实实在在的把绿色建筑的概念贯穿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前期的策划和定位,在后来的设计和技术论证,在施工管理和绿化实施中,在建筑物的日常使用,甚至最终的拆除,都必须扎扎实实的把这种理念贯彻其中。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出各地适合的标准,这样才会让绿色建筑惠国惠民。
随着绿色建筑在中国的遍地开花、如火如荼,各级政府、开发商对于绿色建筑的热情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个别决策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误差,偏离了本应走的轨道,急功近利而简单的技术和设备的堆砌,甚至于成为了营销、宣传的噱头,使得项目表面冠冕堂皇,实际上并不节能,甚至于严重的耗能。不少专家及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到绿探ㄖ的发展不能走歪,所以我们更需要在这一时期,有冷静的思考。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
-
12-30绿色建筑是房地产企业当下转型的重要抓手
-
12-29“绿建评价软件北京模块”规范高品质住宅绿建生产
-
12-232022中国(江西)国际建筑工业化及装配式建筑展览会
-
12-04从绿建评价软件“上海模块”与“江苏模块”成“爆款”现象中看绿建市场新变化
-
11-22第九届中国-亚欧建筑建材博览会
-
11-19加码碳中和,雄安绿色建筑担当“先行者”
-
11-182022中国国际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展览会-双碳新引擎 能耗超低 建筑变绿
-
11-12《绿建设计评价软件》更新上海地标版本2021年11月
-
绿建知识
本栏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医院防洪设计与应对措施~
-
12-29绿建技术与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1-27绿色建筑与BIM技术高效整合应用
-
10-08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问题(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浅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浅析
-
03-20我国建筑碳排放现状及碳中和路径探讨
-
03-06【分享】绿色建筑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
-
04-14给排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水专业要点你应该知道!
-
04-01专家视角 | 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