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软件升级6.0简介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会员专区 绿建条文 绿建清单 视频列表 下载中心 绿建产品 绿建学院 绿建服务 购买指南

文章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建知识 > 文章论文

充分发挥设计院功能 更好的服务绿色建筑

时间:2013-08-23 12:26:36   作者:www.gbwindows.cn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1090  
内容摘要:虽然绿色建筑自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段路程,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从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和人才参与等方面来看,相较于普通建筑,绿色建筑还是仍有不足之处。技术创新存缺陷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各行各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更大挑战,而绿色建筑...

    虽然绿色建筑自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段路程,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从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和人才参与等方面来看,相较于普通建筑,绿色建筑还是仍有不足之处。

技术创新存缺陷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各行各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大挑战,而绿色建筑领域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绿色建筑是解决建筑能耗的一剂良方。

可是目前国内领域存在这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外国经验,这就造成了绿色建筑不节能的弊病,因为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地差异,也许在国外的那种地理环境之下,这一设计符合这一地区的环境要求与文化理念,但是,本地区可能就不使用这一设计理念。

    不可否认,学习与借鉴是踏出创新之路的要“神器”,但是,倘若不假思索地“照搬”,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可能会与初衷背道而驰,在设计一个地区的绿色建筑时,不可忽视的一面是,还要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才能让优势瑰丽绽放。

    如果建筑设计与施工只停留在山寨复制上,不讲求实际情况,那么安全质量如何保证?不关注本土文化,城市识辨度怎样获取?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职工要将重心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这是职业能力的体现,更是每一位职工职业觉悟的显现。在“拿来”与“放下”之间,立足本土、着眼实际的理性思量应当成为一种习惯。

人才储备跟不上建设浪潮

    随着低碳节能经济的提出,各地兴起了一番建设绿色建筑的浪潮,对这一现象,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可是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却捉襟见肘,虽然绿色建筑在大学已经流行10多年了,但是对绝大多数设计院来讲还是新鲜事物。可以说我国在绿色建s方面的人才储备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据业内人士指出在美国,很多技术学校大量培养比如说如何安装太阳能光伏及检测等基本技能的人才,这有助于大面积培s、推广专业技能人才。而在中国很多绿色建筑概念都是来源于国外,非常缺乏一批既具专业性,又有国际视野和创造力的专业人才。

无法充分发挥设计院的专长

    事实上,造成设计院对绿色建筑不同态度的重要原因就是利益分配。发展绿色建筑是对政府、开发商、建材和设备制造商、购房者都有利的事情,而作为建筑业重要环节的设计企业却没有直接利益。设计费未因绿色设计而增加,各个;业之间的设计费分配制度也未因为绿色设计而改变。

    来自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说,目前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鼓励都是补贴甲方或者是购房者,而真正承;大量工作的设计院却没有获益。

    另外,目前设计院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很难从绿色建筑设计中提高设计费用,但是相应的工作量增加了。加上各个阶段的设计费分配是固定;,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暖通工程师与给排水工程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是收入却没有增加,甚至会间接减少。

    “除了具体设计过程中比较麻烦之外,风险也比较大。”;述工程师表示,绿色建筑设计因为没有具体的施工规范,对于设计的施工质量能否达到,运行能否保证,谁也说不准。而按照常规的施工规范来设计,肯定不会出问题。

另外时间也是问题,绿色建筑设计是需要经过性能化分析的,目前国;甲方要求出图速度这么快,哪有时间去做分析?一个项目的设计费是固定的,本来一个月时间可以做完,经过这些分析,可能需要四五个月,等于挣一个月的钱,另外三四个月是白干的。

    结语: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开始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国家各种相应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商家与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没有专业设计人士做基础,那么就相当于人少了一条腿一样,虽然对自身生命没有影响,但是他却缺乏了一种健康的姿态,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绿色建筑节能的效果,所以,国家在规划绿色建筑市场规范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根本利益。对他们的权益进行保护,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所长,为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付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标签:设计院  建筑  创新  技术  领域  




绿建知识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绿建资讯网会员群 绿建之窗

绿建集成网:www.gbwindows.net


185 0112 6985(同微信

LEED AP WELL AP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4293天3时28分22秒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47今日访问人数451今日访问量1,858昨日访问人数1,463昨日访问量5,504本月访问量7,362总访问量2,236,259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