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软件升级6.0简介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会员专区 绿建条文 绿建清单 视频列表 下载中心 绿建产品 绿建学院 绿建服务 购买指南

海绵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绵城市

内涝灾害频发,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的难题

时间:2023-07-25 10:52:09   作者:GBWindows   来源:行业网站   阅读:721  
内容摘要:中央气象台7月17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17日14时至18日14时,广东大部、海南岛大部、广西东部和中南部以及苏皖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

中央气象台7月17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17日14时至18日14时,广东大部、海南岛大部、广西东部和中南部以及苏皖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内涝灾害频发,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的难题

内涝灾害频发,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的难题

█ 1小时降雨161毫米是什么概念?

1小时降雨161毫米是是指在一个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61毫米。这个数值表示了降雨的强度和数量,通常用来评估降雨的极端程度。一般来说,每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就被认为是暴雨,而161毫米的降雨量则非常大,属于极端降雨。这样的降雨量往往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内涝积水。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只能处理每小时50毫米的降雨量,而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就会导致排水系统超负荷工作,无法及时排水,从而引发洪水和淹水。这可能导致道路积水,交通瘫痪,居民的房屋和财产受损,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此外,强降雨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山区、河谷等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危险。降雨量大、时间短的极端降雨事件还可能导致水库、河流等水体的暴涨,进而引发溃坝、决堤等灾害。

█ 为什么1小时50毫米的降雨量就被认为是暴雨?

这是因为这个降雨量已经开始超过了一般地区的降雨强度和水文能力的承受范围。

排水系统的能力有限:城市的排水系统通常设计用来处理一般的降雨情况(每小时50毫米以下),如小到中等强度的降雨。当降雨量超过系统的承载能力时,排水设施可能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导致积水和内涝。

地面饱和和渗透能力有限:大量的降雨会使地面饱和,土壤无法迅速吸收和渗透雨水。这就导致降雨水流无法迅速排出,增加了积水和洪涝的风险。

暴雨的短时强降雨:暴雨通常具有短时强降雨的特点,即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大量的降雨。这种降雨方式会迅速增加地表径流,使得水流无法迅速排出,导致积水和洪涝。

█ 为什么不把城市排水管设计成1小时100毫米降雨的能力?

将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成应对每小时100毫米降雨的能力是可行的,但需要权衡成本和实际需求。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降雨频率、降雨强度、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和水文特征,确定适当的排水系统容量是重要的。

将排水系统的设计容量提高到每小时100毫米,可以增加系统的抗洪能力,减少内涝和洪涝的风险。然而,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带来较高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包括扩大排水管道、增加泵站和水处理设施等。此外,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每小时100毫米的降雨量出现次数可能是非常罕见的,设计过于保守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 如何让极端降雨更少的引起城市内涝积水?

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多元化的雨水管理措施,如雨水收集、渗透、储存和利用等,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量,降低洪涝风险。通过构建雨水花园、绿地、湿地等自然水文系统,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从而减少内涝积水的发生。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于减少内涝积水至关重要。需要确保排水管道和井盖畅通,定期清理排水沟渠,修复漏水和堵塞的排水设施。同时,可以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如智能排水系统和泵站,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能力。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可以减少城市的不透水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在城市规划中,应优先考虑保留和增加绿地、湿地和水体等自然水文系统,减少硬化地面和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同时,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能够满足极端降雨的需求。

加强维护和管理:城市内涝积水问题与城市的维护和管理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城市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修复漏水和堵塞的排水设施,清理排水沟渠和雨水收集设施,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和雨水管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内涝灾害频发,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的难题

█ 为什么海绵城市建设那么多还是会内涝积水?

对于极端降雨情况,海绵城市建设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极端降雨量超过设计标准:海绵城市的设计通常是基于正常降雨情况下的水量和强度。如果降雨量超过设计标准,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可能无法处理如此大量的水量,导致积水和堵塞。

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如果海绵城市的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或未能及时跟上降雨量的增加,就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极端降雨。

地形和土壤条件限制:某些地形和土壤条件可能限制了海绵城市的效果。例如,地势较低的地区可能更容易积水,土壤的渗透性差的地区可能无法迅速吸收雨水。

雨水排放和流向问题:海绵城市的设计目标是减少雨水的排放和流速,但在极端降雨情况下,即使有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仍可能无法满足大量雨水的需求,导致排水不畅和水流速度过快。

尽管海绵城市在极端降雨情况下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但它仍然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可以在正常降雨情况下有效管理城市水资源并减少洪涝风险。在面对极端天气情况时,除了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采取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如加强预警系统、疏散人员、加强河道治理等,以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

█ 当面临极端天气情况时,除了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采取其他紧急应对措施来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

加强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气象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台风、暴雨等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和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高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建立紧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责,确保快速响应和协调行动。同时,加强与救援机构、医疗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提高抗灾救援能力。

加强河道治理:对于容易发生洪涝的河道和水域,加强河道的疏浚、堤坝的加固和修复,以增加水流通畅性和防洪能力。此外,加强河道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堤坝决口和泄洪。

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对于关键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和供电系统等,应加强抗灾能力的设计和建设。这包括使用抗震、抗洪和抗风等技术,确保基础设施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加强社区意识和教育:通过开展灾害防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提供必要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综合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可以在正常降雨情况下有效管理城市水资源并减少洪涝风险。但在面对极端天气情况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包括加强预警系统、疏散人员、加强河道治理等,以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绿建资讯网会员群 绿建之窗

绿建集成网:www.gbwindows.net


185 0112 6985(同微信

LEED AP WELL AP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4311天16时17分30秒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42今日访问人数12今日访问量21昨日访问人数1,996昨日访问量3,500本月访问量106,752总访问量2,335,649 51LA统计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