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软件升级6.0简介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会员专区 绿建条文 绿建清单 视频列表 下载中心 绿建产品 绿建学院 绿建服务 购买指南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观点

曾捷:让百姓成为绿建市场主体(2)

时间:2013-09-04 17:55:36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2760  
内容摘要:——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设想: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要求达到10亿平方米。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巡项目50%要求达到绿...

所以,我个人对国内绿色建筑市场的持续发展还是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但是,也应看到绿色建筑观念至并未能得到广大百姓的普遍关注。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全社会的参与,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与意识,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让广大民众切实感受到绿色建筑的好处,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中国住房:您认为当下全面推广绿色建筑需要从哪些方面共同努力?

曾捷:绿色建筑在市场推广方面还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引导和鼓励。对于政府投资建筑应强制要求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发挥政府示范和引领作用。此外,对商业开发的项目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对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的投资者、消费者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同时,绿色建筑在制定技术策略时要注重因地制宜,不可不加选择盲目照搬国外技术和高新技术,应在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项目自身的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确保绿色建筑综合效益最佳。

绿色建筑实践过程中还要把适宜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特别是要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注重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被动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期’不是指建筑从生到死,而是从‘摇篮’到‘摇篮’的过程”。

中国住房:《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进建筑废弃 资源化利用”,体现对建筑“从生到死”的终极考量。绿色建筑至关重要的“全生命期”,具体包含哪些阶段?

曾捷:绿色建筑“全生命期”是指: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在开发决策阶段,绿色建筑强调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建筑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在规划阶段,绿色建筑y调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设计阶段,绿色建筑强调整体性设计方法,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在施工阶段,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减少对周边环y的干扰,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在运行维护阶段,绿色建筑通过合理的环境目标设定和智能化的系统控制,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并降低系统能耗,减少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产生,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和健康水平。

如果要让绿色建筑在“全生命期”内得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我认为周期应当向前向后再做延伸。例如,如绿色建筑采用了可再循环利用的建材,在拆除后仍可投入下一周期的循环使用。所以,建筑的“全生命期”并不完全是从生到死,而是从“摇篮”到另一个“摇篮”。

中国住房: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过程,需要从哪些环节予以配合?

曾捷:我认为应从两方面来努力。一是建材的来源,二是废旧建筑的拆除。

众所皆知,建筑的建造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首先我们应选用在原材料开采和生产过程中耗能低、对环境影响小的建材,这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尽量选用使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使用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

此外,目前国〗ㄖ领域存在着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大量的房屋在其寿命还没有终结时就被爆破被拆除。我认为对旧建筑的拆除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应像对新建建筑一样的关注,有关部门对未达到使用寿命就要拆除的建筑,应要有严格的审查程序。物尽其用是最大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标签:城乡建设部  中国建筑  房地产项目  中国建设  研究院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绿建资讯网会员群 绿建之窗

绿建集成网:www.gbwindows.net


185 0112 6985(同微信

LEED AP WELL AP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78今日访问人数1,478今日访问量4,330昨日访问人数2,609昨日访问量7,101本月访问量27,063总访问量2,255,960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