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临五大挑战
时间:2013-10-10 14:21:07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绿建之窗 阅读:1018内容摘要:【导读】: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业内人士指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住宅建设面临的5大挑战亟待克服。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住宅建筑用钢量已占全国用钢总量的20%,住宅...【导读】: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业内人士指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住宅建设面临的5大挑战亟待克服。
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住宅建筑用钢量已占全国用钢总量的20%,住宅水泥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7.6;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则住宅总能耗已占全国能耗的37%;尽管我国2/3的城市缺水,但住宅建筑耗水量还是占到了全国耗水总量的32%。在建筑用地方面,1998年全国人均建筑用地为52.9平方米,到了2002年即上升为82.3平方米,短短五年间,增幅高达50%。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住宅建设面临的5大挑战亟待克服。
挑战之一:建筑使用过程的能耗过高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玉良分析,长期以来,人们评判建筑只关注空间的大小、功能的布局、造型的美学效果,以及内外装修材料的档次等外显因素,而忽略室内空间的内涵品质,如热环境、声环境和空气品质等,这导致建筑后期使用、维护耗能很大。仅就住宅空调能耗而言,我国就是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3到4倍。
挑战之二:环境负荷过高
水泥、粘土砖等建筑材料生产过程污染较重,但由于墙体材料既要取材方便、使用方便,又有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等多重要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量的建筑施工现场。此外,施工阶段的扬尘、排污、施工垃圾等都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加上由于住宅建设初期对垃圾处理设施关注不够,导致入住后生活垃圾的大量产出,垃圾的循环处理举步维艰。这导致我国住宅环境负荷过高。
挑战之三:工业化程度过低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体系还不适应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仍以湿作业为主,精度差、质量参差不齐。其劳动生产效率低、成套技术的集成度低,技术应用缺乏系统的观念。譬如,外墙保温做好了,但门窗特别大,总体上还是不节能,使用能耗高,住宅能源浪费较严重。
挑战之四:综合性能较低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存在观念上的误区,“重外表景观环境,而轻内在功能质量”,这造成住宅的综合性能较低。譬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低,室内热环境差;户型面积越建越大,从上世纪80年代的户均90平方米,到90年代的100平方米,现在已发展到新建住宅户均面积超过120平方米。这存在空间利用率较低,甚至“大而无用、大而不当”的问题。
挑战之五:对住宅节能普遍认识不足
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张玉良指出,认识到住宅节能的重要性不但要关注显性的、眼前的节能效果,更要注意隐蔽的,长远的节能益处。同时,要认识到节能不但是相关专业人士的事情,更是每个人在具体工作中也能够予以推动的事。譬如小区设计,图纸上的道路长短可能是个美观问题,但形成了具体的现实,就会关乎业主车辆能耗多少。有关专家测算表明,比现有的普通建筑节能60%左右的建筑,其造价要比普通建筑高出5%到7%,节能效益在5到8年后可以收回。但由于利益主体对节能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收益的承担存在认识偏差,很多工作的开展受到牵制。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
-
11-22第九届中国-亚欧建筑建材博览会
-
09-30中国(佛山)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展邀请函
-
09-01圣洁防水丙纶优先进入政府建筑工程采购体系!
-
01-11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引领-绿色建筑由“浅绿”迈向“深绿”
-
03-05推动中国-东盟装配式建筑建材行业向纵深发展
-
01-31关于印发《福建省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目录(2019年)》的通知
-
01-13【承上启下永不停歇】2020年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软件新国标模块第三次火爆升级
-
01-08关于加强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
-
绿建知识
本栏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医院防洪设计与应对措施~
-
12-29绿建技术与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1-27绿色建筑与BIM技术高效整合应用
-
10-08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问题(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浅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浅析
-
03-20我国建筑碳排放现状及碳中和路径探讨
-
03-06【分享】绿色建筑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
-
04-14给排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水专业要点你应该知道!
-
04-01专家视角 | 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