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十二五”后两年需节能3.2亿吨标煤
时间:2014-04-30 09:35: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860内容摘要:4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普遍认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多项约束性指标进展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4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普遍认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多项约束性指标进展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部分指标完成进度滞后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4月21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十二五”前三年,中国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新增产能,严把能评、环评、用地审查关,通过能评审查核减能源消费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对103个项目不予环评审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1800万千瓦。
报告指出,“十二五”节能减排6项约束性指标中,单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前三年分别只完成五年总任务的54%和20%,与60%的进度要求还有明显差距。要实现“十二五”目标,后两年单位GDP能耗须年均降低3.9%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须年均下降4.2%以上,远高于前三年平均降幅。
按2014至2015年GDP年均增长7.5%测算,要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后两年需节能3.2亿吨标准煤。要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后两年须净削减180万吨。据测算,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要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以内。
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到各地区
徐绍史说,目前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单位和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够,GDP软指标硬化,节能减排硬指标软化,喜欢“做加法”,热衷上项目、铺摊子,认为节能减排是“做减法”,对节能减排“说4来重要、干起来不要”。个别地区能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大幅上升,拖了全国后腿。
加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数据显示,2013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5.9%。一些地区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一些落后技术设备仍在使用,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下一步,我们将考虑目前能源消费全国统计数据与地方数据合计的差距、适当调减雾霾严重地区和能耗大省能耗增量等因素,将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到各地区,确保完成国家节能目标。” 徐绍史说。
另外,还n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地区,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在考核结果公布后1年内不得评优树先和提拔重用,暂停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
-
07-14国内屋顶绿化发展状况
-
07-13福建省将建立绿色建筑“以奖代补”机制
-
07-11建筑节能产业高端技术型人才缺口加大
-
07-09分布式能源破解公用建筑能耗困局
-
07-03绿色建材政策与行动
-
07-03分布式能源助力公建节能降耗
-
07-03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获国家多项政策支持
-
07-03杭州“绿色建筑”将享税费优惠政策
-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
01-21海绵城市:贯彻“景观+海绵”理念!来看融合自然生态美学的“高颜值”海绵景观》
-
01-20《绿色低碳住宅标准》正式实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个维度22个措施:《零碳城市手册》解读(附全文下载)
-
01-16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
-
11-12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过50%
-
11-10绿·碳·慧 | 一图读懂 |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
-
11-09“负碳”关键技术有哪些?
-
11-04《美丽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过50%
-
11-03黎民绿建:低碳技术创新 缔造绿色建筑未来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