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软件升级6.0简介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会员专区 绿建条文 绿建清单 视频列表 下载中心 绿建产品 绿建学院 绿建服务 购买指南

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建知识 > 基础知识

绿色建筑设计初探

时间:2013-07-08 11:33:40   作者:王伟   来源:建材与装饰2010年05月 P20   阅读:1743  
内容摘要:摘要: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原则、方法进行探讨。

引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利用能源、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标准:

    (1)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建筑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t活性和可扩展性。

(5)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未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发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约,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强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建筑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自然照明,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p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己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特征得以延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己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l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很多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②立体绿化。引刀‘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n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a灌木,形成一护‘空中花园”。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迪啾龋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此外,它可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②门窗采用低辐射的玻璃,如LOW-E玻璃,其传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留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呈贾铡R虼耍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法等等。

    人工环境的营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可以从不同层面划分为全球的、地区的、社区的以及室内的环境影响。此外,评价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物理环e的影响(如噪声和气候)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容(如景观、审美)等,而这些因素可能很难确定评价指标或者很难用一种清晰的因果关系来表达。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问题的定量化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作为一种操作工具,它应对考虑环境设计的使用者提供帮助,从营造的每一讯嗡采取的行动和列出一系列的指标信息而组织的。为此,首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认识,弄清问题的范围所包含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白研究是在怎样的一种前提下进行的,并且初始阶段所做的相关选择也必须弄清楚。评价方法的选择牵联着其他一些基本决定,如研究目标、边界、范围的设定。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应

抓住系统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评判,从大的方面着手,忽略不重要的细节。则将增加评价体系的复杂性,而不易把握其实质。

5结束语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而设计环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促进我国的建设事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该文章所属专题:绿建设计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标签:绿色建筑  设计标准  设计的原则  方法  




绿建知识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绿建资讯网会员群 绿建之窗

绿建集成网:www.gbwindows.net


185 0112 6985(同微信

LEED AP WELL AP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4314天4时44分12秒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12今日访问人数599今日访问量982昨日访问人数1,469昨日访问量2,485本月访问量112,936总访问量2,341,833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