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AI:推动智慧建筑的未来
时间:2025-03-31 15:02:52 作者:GBWindows 来源:原创文章 阅读:149内容摘要: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概念已经发展了几十年。随着楼宇自动化和控制各个方面的创新取得进展,智慧逐渐发展起来。智慧建筑能够输出大量数据,而有数据的地方就有AI的机会。AI正在推动多个领域的变革。随着AI驱动的优化不断,AI集成至智慧建筑将成为基准。虽然智慧建筑可以被视为单个实体,但它实际上是系统和设备网络的汇聚节点。这些通...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的概念已经发展了几十年。随着楼宇自动化和控制各个方面的创新取得进展,智慧逐渐发展起来。智慧建筑能够输出大量数据,而有数据的地方就有 AI 的机会。
AI 正在推动多个领域的变革。随着 AI 驱动的优化不断,AI 集成至智慧建筑将成为基准。
虽然智慧建筑可以被视为单个实体,但它实际上是系统和设备网络的汇聚节点。这些通信旨在提供无缝的租户体验。正是这些交互提供了绘制建筑物效率的数据。通过利用 AI,智慧建筑可以优化环境以推动可持续实践。
AI 彻底改变智慧建筑的未来
传统的智能建筑依赖于基于规则的系统、统计模型和反应式自动化。但凭借其机器学习和先进的数据分析功能,AI 将带来许多优势和增强功能,尤其是在能源优化、预测性维护和个性化体验等领域。它使建筑物能够学习、适应模式、预测维护需求并优化能源消耗。而且,重要的是,它正在以一种令人瞩目的方式重新定义最终用户体验。
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建筑将能够利用高级数据分析,基于实时和历史数据做出明智的决策。得益于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决策将基于更高程度的准确性。与传统依赖更简单、基于规则的系统的智能技术相比,它也将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预测能力
预测性维护是智慧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驱动系统的增强预测能力将超越维护范畴,扩展到建筑管理的多个方面。从资源使用到系统性能和占用模式等。
定制建筑特性
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的特定特性进行定制。人工智能将快速学习并在其特定环境中分享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无效。
多源数据融合
智慧建筑从其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和系统网络中生成大量数据。人工智能能够无缝集成和分析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从整体上提供建筑的全面视图。其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复杂模式的额外熟练度将使建筑管理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或多个行动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行动。
适应性和学习
与传统智能建筑不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建筑将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它们将从经验中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意味着建筑系统将继续优化其性能,并动态响应建筑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定制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带来的智慧建筑增强功能中最令人兴奋的之一必须是其个性化水平。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学习个人用户对照明、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偏好,提供更舒适且量身定制的体验。虽然传统智能建筑也提供定制化服务,但人工智能将引入更深层次的细粒度和适应性。
优化资源使用
人工智能能够实时分析庞大的数据集。这一能力对资源使用的影响将是显著的,不仅限于公用设施和能源效率,还扩展到空间、设备等更多方面。传统智能建筑有能力优化建筑的某些方面,但人工智能将照亮建筑过程的全局,提供更有价值的整体视图。
加强安全和保障
从自动异常检测到人脸识别、行为监控和预测分析,人工智能有能力识别和应对传统建筑安全系统可能遗漏的一系列安全威胁。租户和访客将获得另一层安全保障。
与新兴技术集成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建筑将更好地与其他新技术集成,如虚拟和增强现实以及高级自动化。因此,建筑将变得更加技术先进,并准备好应对未来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
持续改进
人工智能永不停止学习的事实意味着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建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改进。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收集和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将提高其性能和效率,而不是停滞不前。
小结
ChatGPT的问世,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I浪潮,随着知识“涌现”现象的出现,国际、国内出现了非常多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包括ChatGPT、文心一言、星火等众多大模型,以及Runway、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为用户、开发者、企业打开了新的生活方式。
在智慧建筑产业,Al技术也正在加速智慧建筑产品和场景的变革和创新。这些场景的成功落地,不仅在为用户创造更健康、安全、舒适、便捷、低碳的个性化工作、生活环境,也提高了广大用户的消费意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的智慧家庭渗透率,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关文章
-
-
03-298.2.8室外风环境模拟
-
03-29宁夏 ▎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
-
03-27最新发布 | 总产值同比增长3.85%!2024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出炉
-
03-248.2.3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化用地
-
03-23《山东省零碳建筑评价导则》发布
-
03-198.1.5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
-
03-19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好房子”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
03-17什么是LEED?
-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
04-03《建筑集成光伏:技术指南》
-
04-03碳关税过渡期倒计时!企业必须囤积的3类“绿色资产”
-
03-31AI:推动智慧建筑的未来
-
03-29宁夏 ▎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
-
03-28最全汇总!全国31省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绿色低碳工作目标
-
03-27最新发布 | 总产值同比增长3.85%!2024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出炉
-
03-26国家发改委:鼓励100%绿电零碳园区建设!
-
03-25增加住宅层高将带来哪些变化?
-
03-23《山东省零碳建筑评价导则》发布
-
03-22零碳科技:节能窗技术突破,降低建筑能耗 20%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