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知识 > 文章论文
+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

2011-03-02    作者:黄俊鹏

北京,2005223日,新年的瑞雪还p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大红的灯笼依然映照着人们喜气洋溢的脸,人们行色匆匆,在家和工厂、办公室之间来回穿梭。此时,国务院新闻发布厅里却异常温暖,这里正在进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将宣布未来中国建筑的走向,未来中国城市的面貌。

建设部仇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在未来将出台多项政策,以鼓励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研讨会暨产品技术展览会无疑表明了政府对履行该承诺的信心和执行力,首届绿色建筑创新奖则更像一声号角,指明了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的将来,中国房地产业的价值取向。

正如有媒体所断言:“2005年,必然是中国的绿色地产之年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一个个l语,可是,当我们认真的推敲一下,认真的追问一句:什么是绿色建筑?什么是节能建筑?或许我们都能说几句,但我们是否知道实践中的绿色建筑,实施中的建筑节能面临着怎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我们甚至不禁要问: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绿色建筑?这是不是一轮新的炒作或作秀?

仇部长的发言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京都议定书》的通过更应该坚定我们的信念,既然绿色建筑是必然而且必需的,那么,余下的问题就是:我们应当如何坚持绿色建筑?实践绿色建筑?实现零能耗建筑,甚至实现由建筑向自然的索取转变为给予

以上这些问题,正是仇部长在这个阳春三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希望告诉我们老百姓的。

一、解读仇部长的发言

首先仇部长指出了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国家近期的发展目标: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小康时代老百姓应该住什么样的房子?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a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实现过,但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而不衰,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邓小平文选》第364页)在十六大报告的英文译本中,小康社会被翻译为“well-off society”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843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  / 
首页 - 本站业务 - 评价软件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留言本 - WAP手机版 - 本站招聘 - 问题反馈 - 下载中心 - 配套资料 - 广告合作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宝隆大厦1号楼二层D20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32533240  4993067  | 13693161205(北京)| 010-56208639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12今日访问人数610今日访问量1,547昨日访问人数1,867昨日访问量5,486本月访问量99,842总访问量2,328,739 51LA统计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