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知识 > 文章论文
+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2013-11-28    作者:绿建之窗

【导读】:当前,重速度轻效益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引发了诸多资源和环境问题,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的着力点,在于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x00体”的总体布局中,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是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可持续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筑、交通是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较高的两大领域g必须在建筑、交通领域实现突破。一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中,使各种建筑物能充分地适应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运动。二是积极推进LED照明技术、墙体保温技术等能促进城镇绿色的现代技术,为绿色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三是着力构建现代公共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以绿色能源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推进城镇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推进集约城镇化建设

充分考量;镇资源环境承载力,通过产业、人口、市政集中,发展集约型城镇经济,促进产业、人口和资源在空间上集聚,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在土地、水、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上实现突破。重点是: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从生产节水;生活节水等方面推进城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重点工程,推进城镇节能和提高能效;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方式,推进城镇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智能城镇化建设

按照“新四化”要求,将信息化融入城镇化建设中,促进智能城镇化建设。城镇是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密集地,引入信息技术,创建智慧城镇、智慧社区和智慧交通,既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又可提高物质生产、交通运行和生活消费效率,从而提升城镇品质,为城镇居民创造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低碳城镇化建设

加快:碳城镇建设,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着力点在于:一是基于低碳化原则优化城镇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低碳产业比重,降低高碳产业比重;二是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利用,推进城镇能源消费革命;三是积极构建:利于低碳发展的城镇公共交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四是积极发展低碳建筑,减少城镇建筑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五是低碳处理垃圾、污水、废渣等城镇固体废弃物。在低碳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配置作用,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低碳试点示范。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112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  / 
首页 - 本站业务 - 评价软件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留言本 - WAP手机版 - 本站招聘 - 问题反馈 - 下载中心 - 配套资料 - 广告合作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宝隆大厦1号楼二层D20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32533240  4993067  | 13693161205(北京)| 010-56208639

京ICP备14061276号-3 网站数据概况 - 最近活跃访客4今日访问人数217今日访问量905昨日访问人数1,284昨日访问量4,437本月访问量83,520总访问量2,312,417 51LA统计
【电脑版】  【回到顶部】